top of page

如何从“学校公益社团”开始走上公益道路?

Updated: Dec 20, 2021



“我会想,如果有一个机会能把这一切推翻重来,我会怎么做?”


从Polly口中听到她高中时就有这样的系统性思维时,我很吃惊。


从在学校运作公益社团,到去非洲学习国际公益的前沿知识,到立志于未来探索属于中国自己的公益之路,她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能不只是改进某一个细节,而是改进整个体系。


一个从公益社团,窥见NGO运营瓶颈的高中生


3年前,因为几次偶然的志愿者机会,还在高一的Polly对公益产生了兴趣。于是她为自己找了一个志愿者活动:每周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那里的白血病童读绘本作为睡前故事。


在学校里,Polly还参与了一个远程支教的社团。逐渐努力成长为副社长的她,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管理和运营社团。不过,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社团的日常运营需要开销,但学校的社团往往都没有资金来源,这也成为了阻碍社团发展的最大的困境。Polly还发现,作为学校下属的社团,发展空间很受限,无论自己对于社团有多少目标,始终没有办法做长远的计划。


另外,受学业的影响,社长通常只会管理社团一年——这就相当于管理层是流动的。


因为自己所在的是公益类社团,Polly希望学习借鉴NGO的运营模式来实现更好的管理。然而,她发现自己匮乏NGO的运营和管理知识。



在一次讲座中,一位社团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话给了她启发:“其实社团管理,我们最缺乏的是提前做调研。你应该先主动去做很多功课,从中找方法,而不是像现在你正在做的——出了问题再一直弥补。”


“听完这句话,我感觉自己像是突然被点醒”,Polly说:“当时我想,如果我有一个机会能把这一切推翻重来,我会怎么做?我应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开始?”


“医院志愿者活动团队负责人的故事也给了我很大冲击。她是跳槽之后,降薪加入这样的公益团队中的——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Polly 说团队负责人是那种很要强、很独立的女性,但是那一次聊起这些,她几乎崩溃了。


“就在不久前,这个姐姐辞职了,剩余团队全是兼职人员,我知道这个团队的一些持续性项目和未来规划肯定也因此被中断,这给了我清醒地一击,无论是资金匮乏还是人员流动性来看,做公益真的很难。”


“我开始更加好奇所谓做的很成功的组织是怎么做的,这些成功案例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公益组织的团队如何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模式?”Polly说。


从那以后,Polly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NGO管理运营知识上。可是就算再怎么上网查资料,她也没有在国内找到详细且合适的信息。


“这些故事在后来,成为了我去非洲做调研的一个原因。”


被教育改变了的少女


Polly很感谢自己的学校和家庭:“我的教育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所以我看到了教育的巨大作用,特别是素质教育。”


“小的时候,听说上海S学校是一个蛮难进的学校。父母也是抱着带我去玩一玩、试一试的想法,让我去试试。结果过了面试,我幸运地进入了S小学,后来一直在S学校念书,直到高中毕业”。


Polly说在S学校学习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她。她以前从来没想过要出国,然而,在这个学校里,很多人很早就有想出国的想法。她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精英家庭的孩子,父母也都有一套很长远的规划,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后来,Polly也走上了这条路。


Polly说:“在学校接触到了很多的资源,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改变。学校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跳板,父母对我的教育更关注我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学校为我补足了个人长远发展的考量。”


但是,从精英教育走上来的Polly,反过来也对此充满反思:“现在我在美国念书,会反思美国的教育。在美国的教育政策课上,当教授谈及美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们最常讨论的是机会的不平等。当我借此思考中国的教育,我越来越支持高考。我觉得在中国,只有通过高考,绝大部分人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最平等的方法。否则,那就是家庭资源的比拼。”



非洲调研,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回忆起自己去非洲调研的故事,Polly说一切好像都是缘分。


“我初中的时候偶然接触一本书,叫《天空的另一半》。我还记得因为要凑钱参加满减活动,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我,也恰好是我喜欢的纪实类文学,所以就买了,”Polly说,“我花了1年多才把这本书看完,里面信息量我需要消化很久,非洲很多现实的、真实的情况冲击到了我。”


透过《天空的另一半》,Polly意识到原来在非洲还有人生活在非常残酷的环境中。


另一点让她难忘的是,书中所采访的很多女性,在公益组织或者NGO的帮助下,后来都成为了女性领袖,成立了自己的NGO或者公益组织,带领其他的女性为自己的权益而奋斗。


Polly说这也是她第一次真正开始接触到这样的女性赋权故事。


在书中,她也透过这些例子看到了一些很成功的NGO运营情况。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一定程度上,也让我对非洲产生了一些情结。”


“在我去非洲之前的2周,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学姐送我的毕业礼物是她从美国带回来的《天空的另一半》的原版。拆开包装的时候我惊呆了,就好像冥冥之中我可能会和非洲产生一些什么联系一样。”


2019年夏天, Polly参与中南屋“肯尼亚女性赋权项目”前往肯尼亚内罗毕。在她看来:“非洲之行让我获得了一份使命感和勇气,去尝试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人生,也确信我想做的事情可以有它的价值。”


肯尼亚之行,Polly见到了《天空的另一半》书中那些艰难地生活在肯尼亚社会底层的女性,她遇见了从割礼习俗中解救女孩的女性领袖、实行小额金融的女性互助团体,并且有机会走进那些大型国际组织,与他们的领导面对面交流。



曾经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仿佛都走到了她的面前。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很难想象即使是在今天,这些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依然平行存在。


Polly和调研小组一起,深入当地的社区医院,了解肯尼亚政府保障女性特别是贫困女性艾滋病防治的方方面面;


她们走进东非最大的贫民窟,聆听那些女性们不平凡的故事,了解为提升妇女生计而进行的商业赋权项目;


她们来到当地村庄,探讨当地女性在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她们走进马赛部落,了解当地女性的“割礼“现状以及她们的教育状况和衣食住行等;


她们走进当地著名的社会企业,参观工厂,了解学习女性经济赋权的成功经验。


当然,对于Polly来说,在这次项目中,她最关心的是了解NGO如何给予当地弱势女性实现经济、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帮助,分析这些NGO的运营与发展模式。她希望从中找到一个“榜样”,帮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一个成功的NGO是如何运营的。



“无论是我在非洲的调研,还是后来在美国学习,我看到了一些很先进的做公益的模式。但NGO毕竟来源于西方世界,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很成熟的模式,我希望在学习更多东西的同时,也加深对于中国的了解,可以在未来开拓属于中国的国际援助模式,我觉得我们应该走一条和西方不一样的路”,Polly说,“这一次的非洲调研之行,我对公益组织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曾经困惑的事情也有了新的思考,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抱着对于教育的极大兴趣,Polly也希望自己能在感兴趣的教育方向上多积累一些知识,也希望自己以后能把公益和教育相结合。


“这学期我修了一门和人道主义援助相关的课程——这节课的教授曾经在联合国工作。在课上我们也会阅读很多相关的资料。这又让我和曾经自己在书中所关心的故事更近了一点,”Polly很开心。


如今,就读于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的Polly准备申请学校教育学院的Youth, Social, Innovation (YSI)专业。


在回答申请文书中“为什么选择申请这个专业”这一问题时,Polly说:“我就把自己从高中的公益项目到去非洲调研的故事串联在了一起,讲述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找到了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


这个寒假Polly加入了中南屋,成为了中南屋女性赋权社群的线上Fellow,同时也是中南屋国际教育社群和CGC(China Global Citizen)社群的队长。 她觉得对于一个本来就忙碌的学生来说,承担线上Fellow的工作其实还“麻烦”的。但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不仅可以和大家分享各种各样的信息,还能在搜索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Polly说:“假期我还去中南屋蹭了好几天的办公室,学习了好多推广营销的方式,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初创机构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或者说,从事NGO、社会服务相关行业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这对我来说收获很大。”


即便对自己的梦想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Polly偶尔还是会迷茫。


“很多人觉得留学也是看中经济回报的一件事情。而选择去做公益这样的行业,会在这方面增加许多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多考虑父母家人的感受。但我还是很想尝试一下,毕竟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既然已经一步一步走到了这里,那也相信自己可以走得更远,”Polly说。


*本文内容仅为信息表达之用,文中所发表的个人观点均不代表中南屋立场,仅供读者一般参考,文中内容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也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否则后果自负。如需转载或引用文中任何内容的,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含图片、影像等视听资料。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我们联系。


47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