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决心驶向太阳沉没的地方,超越西方星斗的浴场,至死方止”

Updated: Dec 20, 2021



第七件事:听孤儿院的小朋友唱一首歌,日暮时分,空气中飘散着植物的香气,怯生生的童音从黑暗中飘起,一重一重的合唱环绕着你,应该是人生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时刻。 第四十七件事:在金色合欢树下读一首小诗。在这样的场景下,推荐你读茨维塔耶娃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吹笛者倚著窗牖/而窗口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 Shiyao 《来非洲一定要做的100件事·肯尼亚篇》



她偶尔恋家,那座天山脚下的城市。


南倚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怀抱名扬四海之西王母天池。传说中,七仙女看中了这里的山色苍茫,烟霞照耀。汉唐时,这里便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驼铃一晃便是千百年。清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取“物阜民康”之意赐名“阜康”。


而她最想念的,是能在家里的窗子前,站一个小时望着披上霞衣的天山,再站一个小时看黑暗下山脊的轮廓。


从千年记忆里的“丝绸之路”,到扬帆起航的“一带一路”,她从亚欧大陆的腹地,走向东非高原的海岸。去非洲是她“大学愿望清单”之外的“机缘巧合”,却正是万水千山,为她寻到了意料之外的前路。


“想在秋天的每一缕叶脉上写一句诗,也买刚好是韵脚的位置”


Shiyao的微信名,叫“张诗不远”——的确,诗意和浪漫与这个新疆姑娘不仅“不远”,更可谓深厚。


从小喜欢读书的她,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已是第四年。她喜欢院长说的:“我们都是珞珈山上的一棵树。”她名字里有“诗”,钟爱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五岁开始学舞蹈,一支以诗为名的舞《采薇》,她从群舞改编成独舞,从大一跳到大三。


珞珈山读书的日子,苦乐兼有。学不下去了,抬头朝着武大老旧屋檐下的一支樱,大吼“成为女乔姆斯基[1]这种事还是交给别人去做吧!”用繁体字抄评100首宋词是令人崩溃的学期作业,她还能找到乐子,“每天抄词的时候都感慨过着一种外粗粝而内腴润的生活,有的没的让人愉快”。


一年四季都能在她的朋友圈找到诗。春天是一首谷川俊太郎的《活着》,她吆喝“武大赏花指南:除春天外一律禁止入内”。夏天是雨后红得潋滟的花,她说“每个细胞里都有小风扇在呼呼地吹”。到了秋天,桂花的香让她燃起口腹之欲,在武大桂园食堂尽情享受“桂花糖藕桂花鸭桂花山药......”踩着落叶的小视频配上一句“秋天就是让我一个人傻走我也可以开心一整天!”而逢小雪时节,她便喃喃“宜想家,宜吃饺子,宜晒太阳”。


以上故事里的Shiyao,或许就该穿一件蓝白小格的旗袍,挽起自来卷的头发,清雅出尘,逆着阳光,站在珞珈山下的楼阁前,读书思考,醉心文学。可她无志于醉心学术研究,偏要走出去看看,做点什么。


“我决心驶向太阳沉没的地方,超越西方星斗的浴场,至死方止”


读《奥德赛》的时候,Shiyao爱上了英国诗人丁尼生以此为背景的一首《尤利西斯》。“因为有一句很酷!‘我决心驶向太阳沉没的地方,超越西方星斗的浴场,至死方止!’”


正像是不愿在胜利后“安居一隅”的尤利西斯,Shiyao热爱这英雄奋斗不止、永不屈服的豪气,也应声踏上了“探寻更新世界”的航船。


早在大一寒假,Shiyao便尝试独立的田野调研——在新疆最大的乌兹别克族聚集地,研究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状况。19岁的Shiyao,一个人,联系村干部、发放150份纸质问卷、完成15000字调研数据分析,她着实“虐”了自己一遭。


时隔半年,她再次回到新疆,在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支持下,调研新疆少数民族家庭语言使用现状。两次新疆调研,彻底颠覆了她从小对故土文化艺术既定认知。Shiyao开始客观去审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


大二暑假,Shiyao与15个来自各个专业的小伙伴前往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14个村,进行当地居民饮水安全的调研。“群山瘦成了横笛,吹动四面环唱”,Shiyao保持着感性的观察和记录,可她也在继续“虐自己”——挑战久违的化学式,补充生物学、地理学等各方面短板,融合多个学科知识。


然而,Shiyao的航程还远不止于此。


2017年的圣诞节,Shiyao瞒过辅导员,“出逃”非洲15天。没想到“飞机可以直接飞到肯尼亚首都”的她,初来乍到便被上了一课——现代化的机场内井然有序,男士或着鲜艳时髦的短袖T恤,或打领带穿西服。和她的设想中挂着夸张的“唇盘”、穿着原始图腾的五彩衣服、涂满红泥的肯尼亚人完全不同。


“去非洲之前,我以为非洲是一个国家,充满战乱和传染病。”Shiyao说,“可我来了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人云亦云。”



偏见被不断被打破,冲破舒适圈的“闯荡”让Shiyao感到意犹未尽,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非洲,“回到非洲”便成了Shiyao的执念。回国不久,她便申请中南屋远程实习生,接着是暑期项目的实地助教。


成为实习生的笔试题,是完成一篇关于“缅甸”的调研文章,从未尝试过国际关系文章写作的Shiyao,再次面临挑战。在缅甸毫无亲朋关系的她,想到了联系在缅经营旅行社的中国人,通过“付费”采访,她终于找到3个采访对象,并在截止日期的前两天想出画漫画的形式,疯狂赶工。


可惜面对哈佛、哥大等美国藤校研究生的激烈竞争,Shiyao遗憾落选。“我很不甘心,我真的很想很想再去一次。”


得知本次实地助教还需要一位会做视频的助教,Shiyao行动起来。这时,距离实习申请截止只有五天。她借用经典的广告片创意,两天时间憋出文案,一天时间拍摄,作为剪辑“小白”,疯狂打电话问朋友、看B站视频,现学现用连夜把几个小时的素材,剪辑成一分三十秒的视频。


“那几天,进图书馆的时候天黑着,出来还是黑着。”Shiyao回想那从黎明忙到深夜的几天,还心有余悸,“太痛苦了,可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可能还是会做,因为这是一件‘要做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Shiyao如愿拿到了重返非洲的船票。


“记住了太多陌生人的眼睛,每一双眼睛都想拿出来讲讲”


“我说,带着相机,去非洲,这是最幼稚的想法,非洲不过是一篇荒凉贫瘠的土地......”


这是视频的文案,灵感来自一个广告片创意。30s之后,整个文案被颠倒了过来,就像她自己被非洲扭转的人生:“非洲不过是一篇荒凉贫瘠的土地,这是最幼稚的想法,我说,带着相机,去非洲。”


2018年的跨年夜,Shiyao和中南屋的朋友们在内罗毕看了一场电影。Shiyao的此次远行,也和这场辞旧迎新一样,独特而意犹未尽。


Shiyao喜欢位于肯坦边境的Oloitokitok小镇,可以望见乞力马扎罗山,有最传统的手工艺作坊,还有救助中心的女孩们——她们曾经是难民,或身有残疾,或是被强迫接受割礼的未成年女孩。马赛珠、围巾、手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更是维护权益的武器。



一家名为Amani Yajuu的NGO,也让她深受启发。他们为妇女提供手工艺技术培训,并售卖手工艺品,以支持逃难或无家可归的妇女获得稳定收入。他们希望“人们来买东西,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因为我们做出的东西好。我想让这些女孩们能够不依赖别人的怜悯地活着。”


“这一趟去肯尼亚的调研对我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我才知道,原来去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去了解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去帮助别人是这么的有趣和有意义。”


时隔半年,在21岁生日的第二天,Shiyao踏上第二次去非洲的路。此时的她已摇身变为“summer老师”,这一次,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多。


她和学生Xunpu,前往内罗毕最大的城市贫民窟Kibera调研,为一群用回收的动物骨制作餐具的手工艺人开微店,给手工艺人们拍宣传片,帮他们把产品销往中国,并尽量保持稳定持续的收入。第一批商品在一周内就卖了出去,卖了近3000块钱。他们的故事,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未来的路如何走,是困扰所有年轻人的永恒话题。Shiyao也不例外。继续学文学?还是其他?她并不确信,却始记得进入校园的第一天,文学史老师对她们说的:“穷尽所有知识,就是为了认识你自己”。也是因此,Shiyao对世界始终保持着一种敏感。


“人总是年年往复乏善可陈,倒是花鸟草虫春来秋去总有新意”


第一次去非洲,她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肯尼亚的一家孤儿院。一对来自英国小情侣,刚大学毕业,利用圣诞假期做义工。孤儿院的孩子们在那个义工男孩面前毫无忌惮,爬到他的背上,亲密至极,义工男孩也把孩子们当作朋友,平等愉悦。“过去我们总觉得帮助别人,就是扮演救世主,但其实最美好的,其实是人和人之间没有任何边界的感觉。”


现在的Shiyao,正在申请到法国攻读“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Actions”项目,她看重法国重视“放入社会实践”的培养方向,喜欢项目涉及贫困儿童教育,妇女赋权多个话题,涵盖NGO运营发展,国际法律援助等较全面的培养方案。


从上大学开始,Shiyao就有一个记“心愿清单”的笔记本,而在她的To do list里,从来都没有非洲。可她却因缘际会的来了两次。


“来到了肯尼亚,让我自己内心的一些善良和对他人的怜悯变成了真正的行动。这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恩赐。如果还能有选择,我还会再回非洲,但是我希望下一次,能够以一个更专业的身份。


像《尤利西斯》中所说的:“来呀,朋友们,探寻更新的世界,现在尚不是为时过晚。开船吧!坐成排,划破这喧哗的海浪。”


像Shiyao某条朋友圈分享的:“总有突如其来的夜路要走,害怕天也不会提前亮,不如埋头赶路。”


与大家共勉。


*本文内容仅为信息表达之用,文中所发表的个人观点均不代表中南屋立场,仅供读者一般参考,文中内容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也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否则后果自负。如需转载或引用文中任何内容的,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含图片、影像等视听资料。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我们联系。

118 views
bottom of page